氯氟联苯吡菌胺(bixafen)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与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等同属于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作用机制新颖、药效强、持效久、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作为SDHI类杀菌剂中一员大将,氯氟联苯吡菌胺的市场开拓得益于拜耳和富美实的联袂打造,并在2019以近3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跻身SDHI类杀菌剂四强之列。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氯氟联苯吡菌胺目前尚未取得中国农药正式登记,所以一旦中国市场的开启也必将引起该品种销售额的又一次增长。
作用机理与特点
登记情况
截至2023年3月8日,氯氟联苯吡菌胺在我国尚未取得农药登记,但已在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登记上市。
理化性质
氯氟联苯吡菌胺纯品为白色粉末,熔点146.6℃(纯品98.9%),熔点142.9℃(原药95.8%)。相对密度1.43(纯品98.9%),相对密度1.51(原药95.8%)。蒸气压4.6×10-8Pa(20℃),1.1×10-7Pa(25℃),5.9×10-6Pa(50℃)。log Kow = 3.3(HPLC,40℃)。Henry常数3.89×10-5Pa·m3/mol(计算值,20℃)。水中溶解度0.49 mg/L(20~25℃)。耐光解和水解。其化学结构不含有酸性或碱性基团,在pH 1~12不解离。
健康毒理
生态毒理
环境行为
代谢物
环境主要代谢物:M44(同氟唑菌酰胺代谢物一致)。
残留试验中的待测残留物:氯氟联苯吡菌胺和M21。
相关杂质
欧盟:无
中国农药登记难点剖析
同吡唑酰胺类SDHI类杀菌剂中的大热门产品氟唑菌酰胺相比,由于氯氟联苯吡菌胺开发时间相对较早,目前该化合物的专利期预计将于2023年到期,随着专利期的临近,氯氟联苯吡菌胺在中国的原药首仿也应进入前期的样品和登记试验资料准备阶段。
当前对于氯氟联苯吡菌胺的中国农药原药登记,瑞欧科技总结的登记难点有如下5点:
(1)由于氯氟联苯吡菌胺仍处于专利保护期,相关意向农化企业应深入分析合成工艺,实现上市后的稳定生产和规避潜在的专利风险。
(2)氯氟联苯吡菌胺目前尚未取得中国农药正式登记,所以该品种在中国的首仿仅能采取新农药登记的策略,登记数据涉及健康毒理、生态毒理、环境行为、(动)植物与环境中代谢、药效、残留等全套试验资料。除此之外,意向企业除了必须准备足量符合登记要求的原药和制剂样品,还可能需要提供一定量的代谢物和相关杂质高纯度样品。
(3)虽然氯氟联苯吡菌胺的登记资料已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由于同属于SDHI类杀菌剂,氯氟联苯吡菌胺在啮齿动物短期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试验中易出现肝与甲状腺损伤,甚至是显著的致癌效应。因此,若在中国农药登记资料的准备过程中出现相应的毒性效应,应由专业的毒理学家从毒性作用机制进行充分分析,以确认相关损伤效应是否是对人类不具有风险。
(4)同氟唑菌酰胺相比,已有的数据表明,氯氟联苯吡菌胺对水生生态毒性、生物富集性和环境持久性的影响较大,在中国农药登记过程中需要根据触发的情况进一步安排高阶环境影响试验和风险评估,并结合实际田间使用情况提出合理的风险降低措施。
(5)因为氯氟联苯吡菌胺中国登记数据资料的复杂性,以及相关试验难度大、费用高且周期长,因此对于关注首仿的企业来说,联合登记无疑是最佳上市策略,同时整个登记过程也建议应由专业的法规咨询团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