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51-66189166
安徽苏正农化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央再次谋划粮食安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1-06
中央再次谋划粮食安全!

图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农村的最高工作会议,28日-29日会议对2021年中国“三农”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释放重磅信号:


/ 时间上,年年要抓紧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 数量上,18亿亩耕地红线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质量上,高标准农田

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 保护上,黑土地保护

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 科技上,自立自强

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种地上,调动农民积极性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

/ 责任上,党政同责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 结构上,供给侧改革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 生猪上,恢复生产
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 走出去,要支持
要支持企业走出去。

/ 餐饮浪费,要制止

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在这一历史节点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有哪些重要着力点?

再次强调粮食安全


在今年特殊年景下,粮食问题备受关注。回顾今年,“粮食安全”是中央反复强调的重点,中央多次提及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制止餐饮浪费等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1.口粮安全与饲料粮安全


我国粮食生产“十七连丰”,稻谷小麦库存充裕,播种面积、产量基本稳定,能够确保口粮的绝对安全。


如今所说的粮食安全实际是食物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于肉蛋奶等需求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在明年国内玉米仍有缺口、生猪产能恢复的背景下,美国的两大饲料粮年度库存消费比也均处于13年以来低位,而且玉米大豆存在争地现象,受政策调控和种植效益影响近几年波动较大,展望明年,高粮价或许刺激玉米产能恢复的预期较强,但镰刀湾政策的持续性、以及与国产豆的比价效益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关于如何解决饲料粮需求和进口不断增加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表示,要确保粮食安全优先序,把“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


2.耕地和种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与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八大重点任务相呼应,再次强调耕地和种子问题。习近平指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相比而言,我国稻谷、小麦的单产水平较高,但玉米单产水平仍较低,远低于美国单产水平,也低于阿根廷、欧盟的平均单产,同时玉米种子也是主粮种子版块中最商业化运作的品类,因此提高玉米单产的意义巨大,也是未来最有可为的市场。


我国水稻、小麦自给率达100%,但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退化加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优质耕地资源更加紧缺。


3.政策调控


稻谷小麦仍将维持国家托市收储政策,今年10月30号,国家提高了2021年小麦托市收购价,从1.12提高至1.13元/斤,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由于国内玉米的临储库存出清,国家三次提高小麦临储投放量,满足了华北、华中地区饲料企业配方替代需求,同时也在9月份增加陈稻谷定向饲用销售的方案,一定程度上将陈粮储备去库存,但后期为保证粮食安全,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政策或将持续。此外提升收储调控能力方面,今年通过玉米的临储拍卖、一次性拍卖、定向销售等等方式也得以体现,预计未来的政策调控方式或更为灵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说,做好“三农”工作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意义重大。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压舱石”作用,对稳定低收入人群的生计有重要作用。


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特别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为应对风险挑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今后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口占比依然较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还有不少农民收入在“平均数”以下,收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新发展阶段要解决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才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能否处理好农村这一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刘俊杰表示,长期以来城市这条腿长、农村这条腿短的问题突出,如果不能让乡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重心转移是不是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结束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乡村振兴,反之推进好乡村振兴也将促进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拓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脱贫攻坚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应用推进乡村振兴。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乡村振兴阶段还要继续完善,且监测精准到户到人,目的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预防返贫情况发生。”汪三贵说。


脱贫攻坚期间,有96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说,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就业,可通过优化规范脱贫攻坚阶段的公益岗位,升级改造扶贫车间,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以钉钉子精神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其中,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近年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成效很大,但与之相比,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一些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作基础薄弱,农民的环保意识仍不到位。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污染等亟需下大气力治理。


“我们要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短板不克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是不稳定的。”常纪文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之一,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后,也将提升国家的整体生态环境容量。


一些专家提醒,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些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可以搞污水集中处理,但一些人口相对分散的地方就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既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举措,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程郁认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要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远村组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


“乡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且投入巨大的工程,如果没有科学规划的引领,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利益。”刘俊杰说,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乡村规模,注重完善乡村社区功能。


黄季焜表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各地乡村情况不同,不能“一刀切”,要缺什么补什么,尤其要注意倾听地方意见。符合农民意愿的工程项目,农民会爱护,也愿意投入。


来源:新华社、中粮期货、出卷人、中华粮网


关闭